剖宮產后使用鎮痛泵可以有效減輕疼痛,但無法完全消除疼痛感。鎮痛泵通過持續或按需釋放鎮痛藥物,能將術后疼痛控制在可耐受范圍內。
1、鎮痛泵的作用機制:
鎮痛泵通常裝載阿片類藥物或局部麻醉藥,通過靜脈或硬膜外導管給藥。藥物以恒定速率釋放,患者也可根據疼痛程度自行追加劑量。這種設計能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避免疼痛劇烈波動。硬膜外鎮痛還能減少全身用藥的副作用,對母嬰安全性更高。
2、影響鎮痛效果的因素:
個體對疼痛的敏感度差異較大,部分產婦仍會感到輕微刺痛或宮縮痛。鎮痛泵參數設置不當可能導致效果不足,如基礎輸注速率過低。術后早期活動時牽扯傷口可能引發突破性疼痛,此時需及時調整鎮痛方案。
3、聯合鎮痛方案的應用:
臨床常采用多模式鎮痛策略,在鎮痛泵基礎上聯合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能通過不同機制增強鎮痛效果。冷敷傷口區域可減輕局部腫脹帶來的不適感,心理疏導也有助于提高疼痛閾值。
剖宮產術后應保持半臥位減輕腹部張力,翻身時用手按壓傷口。飲食選擇易消化的粥類、蒸蛋等流質食物,避免豆類等產氣食品。術后6小時可開始踝泵運動預防血栓,24小時后根據情況嘗試床旁活動。哺乳時用枕頭墊高嬰兒減少腹部壓力,發現鎮痛不足時及時告知醫護人員調整方案。保持導尿管通暢,注意觀察惡露量和性狀,出現發熱或劇烈疼痛需警惕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