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縮乏力確實可能導致產后出血。產后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后出血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因收縮不足無法有效閉合胎盤剝離面的血管。
1. 宮縮乏力的發生機制:
分娩后子宮需通過持續收縮壓迫血管止血。若子宮肌纖維收縮力弱如多胎妊娠、羊水過多致肌纖維過度伸展,或存在全身因素如產程過長、貧血、精神緊張,均可能引發宮縮乏力。胎盤剝離面血竇開放狀態下,未及時閉合會導致持續性出血,嚴重時出血量可達500毫升以上。
2. 高危因素與識別:
既往子宮手術史、巨大兒、急產或滯產產婦風險較高。臨床表現為子宮輪廓不清、質地柔軟,陰道流血呈暗紅色且伴隨血塊。需每小時監測出血量及生命體征,血紅蛋白短期內下降超過10g/L需警惕。
3. 分級干預措施:
輕度乏力可通過按摩子宮底、膀胱排空等物理刺激改善。中度需聯合縮宮素靜脈滴注促進收縮,必要時直腸放置米索前列醇增強藥效。重度出血需緊急輸血,采用宮腔填塞或B-Lynch縫合術機械止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時需補充纖維蛋白原。
產后2小時內需持續監測宮底高度與陰道出血量,保持導尿管通暢避免膀胱充盈影響收縮。飲食宜補充高鐵食物如豬肝、菠菜,配合緩步行走促進惡露排出。哺乳時分泌的催產素有助于子宮復舊,建議盡早開奶。出現頭暈、心悸等貧血癥狀時應立即就醫復查血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