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伴隨臉腫多數由牙周感染或根尖周炎引起,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感染藥物配合局部治療。
一、感染性牙疼的常用藥物:
針對細菌感染引發的腫脹疼痛,臨床常用廣譜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或頭孢克肟控制炎癥。若伴有明顯疼痛可短期聯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解癥狀,但需注意這類藥物僅作為輔助治療,不能替代抗感染治療。對于存在化膿性病灶的情況,需由口腔科醫生評估是否需切開引流。
二、不同病因的針對性處理:
智齒冠周炎引起的腫脹需加強局部沖洗,使用氯己定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潔;根尖周膿腫需配合根管治療消除感染源。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出現面部腫脹時,應及時靜脈輸注抗生素防止感染擴散。藥物選擇需結合血常規、C反應蛋白等實驗室檢查結果調整。
治療期間需保持清淡飲食,避免過硬、過燙或辛辣食物刺激患處。每日用溫鹽水漱口4-5次輔助消炎,睡眠時抬高頭部減輕腫脹。若用藥3天后癥狀未緩解或出現發熱、張口困難等情況,需立即復診排除頜面部間隙感染。長期反復牙疼者應完善牙科X線檢查,明確是否存在齲齒、牙隱裂等需手術處理的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