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治療需根據病情選擇藥物,常用藥物包括熊去氧膽酸、鵝去氧膽酸、茴三硫等。膽結石藥物主要通過溶解膽固醇結石或促進膽汁排泄發揮作用,具體用藥需結合結石類型、肝功能等因素綜合評估。
1、熊去氧膽酸:
作為一線溶石藥物,能抑制膽固醇合成并促進膽汁酸分泌,適用于膽固醇性結石。該藥需長期服用通常6-24個月,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超聲監測結石溶解情況。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腹瀉、皮膚瘙癢等,孕婦及膽管梗阻患者禁用。
2、鵝去氧膽酸:
通過降低膽汁膽固醇飽和度使結石逐漸溶解,對X線陰性膽固醇結石有效。該藥需空腹服用以提高吸收率,可能引起轉氨酶升高,肝功能異常者需慎用。與熊去氧膽酸聯用可增強溶石效果。
3、茴三硫:
具有利膽保肝作用,能增加膽汁水分分泌并改善膽汁淤積,適用于伴隨膽汁淤積的膽結石患者。該藥可緩解腹脹、消化不良等癥狀,但溶石效果較弱,多作為輔助用藥。
4、膽寧片:
中成藥含大黃、虎杖等成分,具有疏肝利膽功效,適用于氣滯型膽結石引起的脅痛。該藥可促進膽汁排出,但對較大結石效果有限,使用期間可能出現輕微腹瀉。
5、消炎利膽片:
含穿心蓮、溪黃草等中藥成分,適用于合并慢性膽囊炎的膽結石患者。該藥可減輕膽囊炎癥反應,緩解右上腹隱痛癥狀,需注意過敏體質者慎用。
膽結石患者日常需保持規律飲食,避免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建議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適度運動促進膽汁排泄。出現劇烈腹痛、發熱或黃疸等急癥表現時需立即就醫,藥物保守治療無效或反復發作的膽結石應考慮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定期腹部超聲檢查有助于監測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