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性心動過緩是指竇房結發出的電沖動頻率低于每分鐘60次,屬于常見心律失常,可能由生理性因素、藥物作用、心臟傳導系統病變、代謝異常或迷走神經張力增高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因素:
健康人群尤其是運動員、長期鍛煉者可能出現靜息心率低于60次/分的生理性竇緩,這與心臟泵血效率提高有關。睡眠狀態下心率自然減慢也屬于正常現象。這類情況無需特殊處理,但需定期監測心率變化。
2、藥物作用:
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鈣通道阻滯劑如地爾硫卓、洋地黃類藥物等可通過抑制竇房結自律性導致心率下降。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也可能引發心動過緩。用藥期間應定期復查心電圖,必要時調整劑量。
3、傳導系統病變:
竇房結功能減退、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等器質性病變會直接導致起搏異常,可能伴隨頭暈、乏力等癥狀。心肌炎、心肌梗死后的傳導系統損傷也可能表現為持續性竇緩,需通過動態心電圖評估嚴重程度。
4、代謝異常:
甲狀腺功能減退時甲狀腺激素不足會降低心肌細胞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引發心率減慢。嚴重低體溫<35℃可抑制竇房結電活動,血鉀過高>5.5mmol/L也會影響心肌傳導,這類情況需優先糾正原發代謝紊亂。
5、迷走神經亢進:
血管迷走性暈厥、頸動脈竇過敏等情況下,過強的迷走神經反射會抑制竇房結功能。表現為突發心率下降伴血壓降低,可能由疼痛、排尿、咳嗽等刺激誘發,通過傾斜試驗可輔助診斷。
對于無癥狀的輕度竇緩50-60次/分,建議避免使用加重心動過緩的藥物,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增強心臟代償能力。若出現黑朦、暈厥或心率持續<40次/分,需及時心內科就診評估是否需安裝起搏器。日常可監測晨起靜息心率,控制咖啡因攝入量,合并高血壓者需定期復查電解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