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不舒服的癥狀表現主要包括胸悶、胸痛、心悸、氣短和乏力。這些癥狀可能由多種心臟疾病或生理性因素引起,嚴重程度從早期不適到危及生命的急癥不等。
1、胸悶:
胸悶是心臟不適的常見表現,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區,呈壓迫感或緊縮感。生理性因素如情緒緊張、過度勞累可能引發短暫胸悶;病理性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冠心病患者胸悶常因體力活動誘發,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伴隨癥狀可能出冷汗、肩背部放射痛,持續時間超過15分鐘需警惕心肌梗死。
2、胸痛:
心臟源性胸痛典型表現為劇烈壓榨性疼痛,可向左上肢、下頜放射。穩定型心絞痛疼痛持續2-15分鐘,不穩定型心絞痛疼痛程度加重、持續時間延長。急性心肌梗死疼痛持續超過30分鐘,伴有瀕死感。非心臟因素如肋間神經痛、胃食管反流也可引起胸痛,但疼痛性質多為針刺樣或燒灼感。
3、心悸:
心悸指自覺心跳強烈、過快或不規則,常見于心律失常如房顫、室性早搏。生理性心悸多見于飲用咖啡、濃茶或焦慮狀態。病理性心悸可能伴隨頭暈、黑朦,嚴重者可出現暈厥。動態心電圖檢查能明確心悸發作時的心電特征,房顫患者易發生心房血栓,需要抗凝治療。
4、氣短:
心臟疾病導致的氣短多在活動后加重,平臥時明顯,坐起可緩解。心力衰竭患者出現肺淤血時,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是典型表現。輕度心衰僅劇烈活動時氣促,中重度心衰輕微活動甚至休息時即感呼吸困難。伴隨癥狀包括下肢水腫、咳嗽粉紅色泡沫痰,需與肺部疾病鑒別。
5、乏力:
心臟泵血功能下降時,組織器官供血不足導致持續性疲勞。冠心病患者可能表現為運動耐量下降,心力衰竭患者日常活動即感力不從心。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等非心臟疾病也可引起乏力,但多伴有其他系統癥狀。不明原因乏力合并夜間尿頻、體重增加時需排查心功能不全。
出現心臟不適癥狀時應立即停止活動并休息,測量血壓、心率。既往有心臟病史者需備好急救藥物,如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日常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規律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監測晨起靜息心率,定期復查血脂、血糖等指標。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時需急診就診,完善心電圖、心肌酶譜、心臟超聲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