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發生肺栓塞主要與妊娠期血液高凝狀態、子宮壓迫血管、活動減少、凝血功能異常及遺傳性血栓傾向等因素有關。
1、血液高凝: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會促進肝臟合成凝血因子,同時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纖溶系統受抑制,這種生理性改變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以預防分娩時大出血,但也增加了血栓形成風險。孕晚期纖維蛋白原水平可達非孕期的2倍,D-二聚體通常持續升高至產后4-6周。
2、血管受壓:
增大的子宮會機械性壓迫下腔靜脈和髂靜脈,尤其在仰臥位時更明顯。這種壓迫導致下肢靜脈回流受阻,靜脈壓增高,血流淤滯,易在深靜脈形成血栓。約80%的妊娠相關肺栓塞栓子來源于下肢深靜脈,左側發生率是右側的5倍。
3、活動受限:
妊娠中晚期孕婦活動量普遍減少,長時間臥床保胎或乘坐交通工具久坐,都會使下肢肌肉泵作用減弱,靜脈血流速度下降。研究顯示臥床24小時下肢靜脈血流減少50%,血栓形成風險增加15%。妊娠劇吐、子癇前期等并發癥進一步限制活動。
4、獲得性異常: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腎病綜合征等獲得性疾病會破壞凝血-抗凝平衡。約20%的妊娠期靜脈血栓患者存在抗磷脂抗體陽性。妊娠合并系統性紅斑狼瘡時血栓風險增加8倍,蛋白C或蛋白S缺乏的孕婦發病率達10%。
5、遺傳因素:
凝血因子V Leiden突變、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變等遺傳性血栓傾向在孕婦中表現更顯著。攜帶這些基因突變的孕婦發生靜脈血栓風險是非孕期的30-50倍,約占妊娠相關肺栓塞病例的40%-60%。
建議孕婦穿著梯度加壓彈力襪改善下肢循環,每日進行踝泵運動和小腿肌肉收縮練習,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飲食上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適量補充維生素B6和葉酸。乘坐長途交通工具時應每2小時活動下肢,有血栓史或高危因素者需在產科醫生指導下預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出現單側下肢腫脹、胸痛或呼吸困難等癥狀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