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典型表現包括上腹隱痛、餐后飽脹、反酸噯氣、口臭及食欲減退。癥狀發展可分為胃黏膜炎癥期、消化性潰瘍期和并發癥期三個階段。
1、上腹隱痛:
感染初期常見劍突下鈍痛或灼燒感,疼痛多與胃酸分泌異常相關。胃鏡檢查可見胃竇部黏膜充血水腫,病理活檢可檢出幽門螺旋桿菌。這種疼痛具有間歇性特點,空腹時可能加重。
2、餐后飽脹:
因細菌產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氨氣,導致胃排空延遲。患者進食少量食物即產生明顯飽腹感,可能伴隨惡心。癥狀持續超過兩周需考慮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
3、反酸噯氣:
細菌破壞胃黏膜屏障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引發燒心感。噯氣頻率增加與胃內氣體產生過多有關,呼氣試驗中碳13標記尿素檢測呈陽性可輔助診斷。
4、頑固性口臭:
幽門螺旋桿菌在牙菌斑中定植后,其代謝產物如硫化氫等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肺部再經呼吸排出。這種口臭刷牙無法緩解,可能伴隨舌苔厚膩表現。
5、食欲減退:
長期感染導致胃黏膜萎縮時,胃蛋白酶原分泌減少影響消化功能。患者可能出現體重下降、貧血等營養不良表現,血清學檢查可發現胃泌素水平異常。
建議感染者采取分餐制避免交叉傳播,日常飲食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藥、南瓜等,避免辛辣刺激及高鹽食品。適量補充含益生菌的發酵乳制品有助于調節胃腸道菌群平衡,同時需遵醫囑完成規范的四聯療法治療周期,治療期間嚴格戒酒并定期復查碳呼氣試驗評估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