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穿刺活檢報告單通常顯示四種主要結果:炎癥性病變、良性腫瘤、癌前病變和惡性腫瘤。
1、炎癥性病變:
病理檢查可能發現肺部組織存在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癥,如肺炎、結核或肉芽腫性炎。這類結果通常需要抗感染治療或免疫調節,需結合臨床癥狀和微生物培養進一步明確病因。炎癥性病變一般不具惡性傾向,但部分慢性炎癥可能增加癌變風險。
2、良性腫瘤:
包括肺錯構瘤、硬化性血管瘤等生長緩慢的占位性病變。這類腫瘤細胞分化良好,邊界清晰,通常只需定期隨訪觀察。若腫瘤體積較大壓迫氣道或血管,可能需胸腔鏡手術切除,術后復發概率極低。
3、癌前病變:
常見非典型腺瘤樣增生或原位癌等交界性病變,表現為細胞異型性增加但未突破基底膜。這類病變具有惡變潛能,需每3-6個月復查CT,必要時行局部消融或楔形切除。患者應嚴格戒煙并避免職業致癌物暴露。
4、惡性腫瘤:
包括小細胞肺癌、肺腺癌等浸潤性癌變,病理報告會注明組織學類型、分化程度及免疫組化特征。確診后需立即進行TNM分期,根據結果選擇手術、放化療或靶向治療。晚期患者可考慮PD-1抑制劑等免疫治療。
獲取活檢報告后應攜帶完整影像資料就診胸外科或腫瘤科,醫生將結合PET-CT、基因檢測等綜合評估。治療期間需保證每日90克優質蛋白攝入,優先選擇魚肉、蛋清等易消化蛋白源;進行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但需避免高原訓練;術后患者應練習腹式呼吸和吹氣球訓練以改善肺功能。定期復查腫瘤標志物和胸部CT對監測病情變化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