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情況下可以通過典型癥狀和創傷經歷初步判斷是否患有創傷后應激障礙。該疾病的核心特征包括反復體驗創傷事件、持續回避相關刺激、認知情緒負面改變以及警覺性增高。
1、典型癥狀表現:
創傷后應激障礙患者會出現闖入性回憶,表現為不受控制的創傷畫面閃回或噩夢。警覺性持續增高可表現為易受驚嚇、睡眠困難或易激惹。部分患者會主動回避與創傷相關的人、地點或活動,甚至出現選擇性遺忘。情緒方面可能出現持續負性認知,如扭曲的自我歸因或對世界持消極態度。
2、病程持續時間標準:
癥狀持續超過一個月才符合診斷標準。急性癥狀通常在創傷事件后一個月內出現,若持續三個月內為急性病程,超過三個月則屬慢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延遲性起病,即創傷事件后六個月才出現明顯癥狀。癥狀需導致明顯社交、職業等重要功能損害。
3、鑒別診斷要點:
需要與適應障礙、焦慮癥、抑郁癥等精神障礙進行區分。適應障礙癥狀持續時間較短且與創傷嚴重程度不匹配。抑郁癥以持續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焦慮癥則缺乏特定創傷事件誘因。復雜性創傷后應激障礙可能伴隨人格解體和情緒調節障礙等附加癥狀。
建議保持規律作息并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等低強度活動。飲食方面可增加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和堅果,適量補充B族維生素。建立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避免過度使用酒精等物質進行自我調節。癥狀持續加重時應及時尋求心理治療師或精神科醫師的專業評估,認知行為療法和眼動脫敏再加工治療對改善癥狀具有明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