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與排卵的關系體現在排卵是月經周期的核心環節,子宮內膜變化受排卵調控,兩者共同構成生殖周期。
1、激素調控:
排卵由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調控,卵泡期FSH促進卵泡發育,LH峰觸發排卵。黃體期孕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未受孕時黃體萎縮導致月經來潮。排卵障礙可能引發閉經或月經紊亂。
2、周期同步:
典型28天周期中,排卵發生在下次月經前14天左右。排卵后形成的黃體維持14天,孕酮下降引發內膜脫落。月經周期長度差異主要源于卵泡期長短變化。
3、內膜變化:
排卵前雌激素促使內膜增殖,排卵后孕激素轉化內膜為分泌期。未受精時黃體退化,前列腺素釋放導致血管收縮,功能層內膜缺血壞死脫落形成月經。
4、異常關聯:
無排卵月經常見于青春期和圍絕經期,內膜僅受雌激素刺激發生突破性出血。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可能出現稀發排卵伴月經稀發,通常表現為痤瘡、多毛等癥狀。
5、生育標志:
規律排卵是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標,基礎體溫雙相變化、宮頸黏液改變可輔助判斷排卵日。黃體功能不足可能導致月經周期縮短或經前期點滴出血。
保持規律作息和均衡飲食有助于維持正常月經周期,適量攝入亞麻籽、深海魚類可調節激素平衡,瑜伽等舒緩運動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環。周期異常持續超過三個月建議進行婦科超聲和性激素六項檢查,及時排除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病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