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主要通過肛門視診、直腸指檢、肛門鏡檢、肛門壓力測定、病理活檢等方式檢查確診。典型癥狀包括排便疼痛、便血及肛門痙攣。
1、肛門視診:
醫生通過肉眼觀察肛周皮膚可發現縱向裂口,多位于肛管后正中線。急性期裂口新鮮呈線狀,慢性期可見哨兵痔、肛乳頭肥大等繼發改變。檢查時需分開臀部暴露肛緣,約70%肛裂可通過視診直接發現。
2、直腸指檢:
戴手套涂抹潤滑劑后,食指輕柔進入肛管可觸及裂口邊緣硬結,慢性患者可感知肛門括約肌痙攣。因可能加劇疼痛,急性期指檢需謹慎操作,必要時使用表面麻醉劑。該檢查可評估裂口深度及是否合并肛瘺。
3、肛門鏡檢:
采用短筒肛門鏡撐開肛管,直觀觀察裂口位置、深度及基底情況。鏡下急性裂口邊緣整齊,慢性裂口纖維化明顯伴潰瘍形成。檢查前需排空糞便,鏡檢能發現高位肛裂及合并的內痔等病變。
4、肛門壓力測定:
通過導管傳感器測量靜息壓和收縮壓,約85%肛裂患者存在肛門內括約肌高壓狀態。該檢查可量化評估括約肌功能,為生物反饋治療提供依據。檢測時需配合做排便動作,壓力異常升高提示痙攣性肛裂。
5、病理活檢:
對長期不愈、邊緣不規則的潰瘍需取組織送檢,排除結核、克羅恩病或腫瘤等特異性病變?;顧z在局麻下進行,取材深度需達肌層。病理報告可見慢性炎細胞浸潤及纖維組織增生。
確診肛裂后建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至每日25-30克,可選擇燕麥、火龍果等食物軟化糞便。每日溫水坐浴2-3次促進裂口愈合,避免久坐久站加重肛門充血。急性期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硝酸甘油軟膏緩解括約肌痙攣,慢性反復發作或伴肛門狹窄者需考慮側方內括約肌切開術。出現發熱、膿性分泌物等感染征象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