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患者需重點關注術后護理、定期復查、生活方式調整、心理支持和藥物管理。主要注意事項包括術后傷口護理、隨訪監測、飲食運動調節、情緒疏導和規范用藥。
1、術后護理:
手術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治療方式,術后需保持傷口清潔干燥,避免感染。每日觀察傷口有無紅腫滲液,術后兩周內禁止盆浴。腹腔鏡手術患者需注意肩部放射性疼痛,可能與二氧化碳氣腹刺激膈神經有關,通常1-2周自行緩解。全子宮切除術后3個月內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
2、定期復查:
治療后前2年每3-6個月需進行婦科檢查、腫瘤標志物CA125檢測和影像學評估。復查內容包括盆腔超聲、胸片或CT,晚期患者需增加骨掃描。絕經后陰道出血或異常分泌物需立即就診。五年生存率與早期發現復發密切相關,規范隨訪可使復發檢出率提高40%。
3、生活方式:
保持BMI在18.5-23.9范圍,肥胖會升高雌激素水平。每日攝入30g膳食纖維,優選十字花科蔬菜和全谷物。限制紅肉每周不超過500g,避免高溫油炸烹飪。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可降低復發風險15%-20%。嚴格戒煙并限制酒精攝入。
4、心理支持:
約35%患者會出現焦慮抑郁癥狀,可參加癌癥康復俱樂部。激素治療導致的潮熱盜汗可通過冥想緩解。性功能障礙常見于盆腔放療后,可使用陰道保濕劑。建議配偶共同參與心理疏導,婚姻支持可使治療依從性提升28%。
5、藥物管理:
激素治療需嚴格遵醫囑服用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劑,不可自行調整劑量?;熎陂g每周監測血常規,白細胞低于3×10?/L需及時處理。放療后可能發生放射性腸炎,可服用谷氨酰胺制劑。所有藥物需與主治醫生確認,避免與保健品相互作用。
子宮內膜癌患者應建立包含婦科腫瘤醫師、營養師和心理醫生的多學科管理團隊。飲食建議每日攝入大豆異黃酮40mg約200g豆腐,補充維生素D400IU??蛇M行凱格爾運動改善盆底功能,每周3次瑜伽有助于緩解治療副作用。治療期間避免食用蜂王漿等含動物性雌激素的食品,慎用可能干擾凝血功能的中藥飲片。建議記錄治療日記監測不良反應,參加正規醫院的患教課程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