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白色凸起可能由口腔潰瘍、牙齦膿腫、黏液囊腫、白斑或口腔扁平苔蘚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消炎、手術切除、藥物治療等方式處理。
1、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是口腔黏膜表層破損形成的圓形或橢圓形白色創面,周圍伴有紅腫。常見誘因包括維生素缺乏、機械摩擦或免疫力下降。潰瘍通常7-10天自愈,疼痛明顯時可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緩解癥狀,避免進食辛辣刺激食物。
2、牙齦膿腫:
牙齦膿腫多由牙周炎或根尖周炎繼發感染導致,表現為牙齦局部白色膿包,伴隨劇烈跳痛和牙齒松動。需通過牙周基礎治療清除感染源,急性期可配合甲硝唑片控制厭氧菌感染,嚴重者需切開引流。
3、黏液囊腫:
黏液囊腫是唾液腺導管阻塞形成的囊性病變,好發于下唇和牙齦,呈半透明藍白色隆起。多數因咬唇習慣或外傷導致,較小囊腫可能自行消退,持續增大需手術切除并送病理檢查排除其他病變。
4、口腔白斑:
口腔白斑屬于癌前病變,表現為無法刮除的白色斑塊,可能與吸煙、酗酒或念珠菌感染有關。需通過活檢明確性質,輕度可局部應用維A酸乳膏,重度不典型增生需手術切除并定期隨訪。
5、扁平苔蘚:
口腔扁平苔蘚是慢性炎癥性疾病,特征為牙齦或頰黏膜出現白色網狀條紋,可能伴糜爛疼痛。發病與免疫異常相關,輕癥使用曲安奈德口腔軟膏局部涂抹,重癥需聯合羥氯喹調節免疫功能。
日常需保持口腔衛生,使用軟毛牙刷和含氟牙膏,每日至少刷牙兩次并配合牙線清潔。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減少過硬過熱食物刺激。出現白色凸起持續兩周不消退、快速增大或伴隨出血時,應及時就診口腔黏膜科或牙周科,必要時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避免自行挑破或擠壓病變部位,防止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