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可通過保持皮膚干燥、穿著透氣衣物、使用爐甘石洗劑、冷敷緩解瘙癢、避免抓撓等方式處理。痱子通常由汗腺堵塞、高溫潮濕環境、衣物摩擦、皮膚敏感、汗液滯留等原因引起。
1、保持干燥:
汗液滯留是痱子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時擦干皮膚皺褶處的汗液尤為重要。洗澡后需用毛巾輕輕拍干水分,避免用力擦拭刺激皮膚。可選用吸濕性強的純棉毛巾,腋下、頸部等易積汗部位可局部使用嬰兒爽身粉輔助吸濕。夜間睡眠時保持環境通風,空調溫度建議設置在26℃左右。
2、透氣衣物:
選擇寬松的純棉或莫代爾材質衣物能減少皮膚摩擦。嬰幼兒應避免穿著多層衣物,成人需避免緊身化纖面料。衣物清洗后需徹底漂洗,避免洗滌劑殘留刺激皮膚。高溫環境下建議每2-3小時更換吸汗后的衣物,運動后需立即更換潮濕的貼身衣物。
3、藥物緩解:
爐甘石洗劑可通過收斂作用減輕炎癥,每日涂抹2-3次于患處。薄荷腦類外用制劑能暫時緩解瘙癢感,但嬰幼兒需謹慎使用。合并感染時可外用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嚴重瘙癢可短期使用弱效激素類藥膏如氫化可的松。所有外用藥需避開眼周及黏膜部位。
4、冷敷止癢:
用4℃左右的冷水浸濕毛巾敷于患處,每次不超過10分鐘。可將蘆薈凝膠冷藏后涂抹,既能降溫又能消炎。嬰幼兒使用冷敷時需隔一層紗布,避免溫度過低損傷皮膚。冷敷后需及時擦干水分,防止潮濕加重癥狀。
5、避免抓撓:
抓撓會導致皮膚屏障破壞,可能繼發細菌感染。嬰幼兒可佩戴純棉手套,成人需保持指甲清潔平整。夜間瘙癢明顯時可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出現膿皰、發熱等感染征兆時需及時就醫,避免自行挑破皮疹。
飲食方面建議增加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獼猴桃、草莓,有助于皮膚修復。每日飲水量應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避免飲用含糖飲料加重出汗。綠豆、薏米等具有清熱利濕功效的食材可適量食用。生活環境濕度建議控制在50%-60%,使用除濕機或空調調節。嬰幼兒需每日進行溫水浴,水溫控制在37℃左右,沐浴時間不超過10分鐘。出現持續不退的紅色粟粒疹或伴隨淋巴結腫大時,需到皮膚科排除其他皮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