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疝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典型表現為腹壁局部可復性包塊,常在咳嗽或站立時突出。
1、病史采集:
詳細詢問患者有無腹部手術史、外傷史或慢性咳嗽等腹壓增高因素。典型癥狀為腹壁出現時隱時現的包塊,平臥時可消失,可能伴有局部墜脹感或隱痛。長期存在的疝可能出現嵌頓表現如突發劇烈疼痛、包塊無法回納。
2、體格檢查:
讓患者站立位增加腹壓,觀察腹壁有無局部隆起。觸診可發現柔軟包塊,咳嗽時有沖擊感,多數可回納腹腔。嵌頓疝表現為壓痛明顯的硬質包塊,伴有腹膜刺激征。需檢查疝環大小及周圍組織情況。
3、超聲檢查:
高頻超聲是首選影像學方法,可動態觀察疝內容物性質腸管、網膜或液體,測量疝環直徑,判斷有無嵌頓征象。超聲下可見腹壁連續性中斷,Valsalva動作時內容物突出。
4、CT/MRI檢查:
對于復雜疝或肥胖患者,CT能清晰顯示疝囊與周圍臟器的解剖關系,評估缺損范圍。MRI對軟組織分辨率更高,適用于特殊類型疝如Spigelian疝的診斷。影像學可發現腹壁肌層缺損及疝內容物。
5、鑒別診斷:
需與腹壁腫瘤、血腫、膿腫等鑒別。腫瘤通常固定不可回納;血腫有外傷史且隨時間變化;膿腫伴有紅腫熱痛等炎癥表現。特殊類型疝如白線疝需與腹直肌分離鑒別。
建議腹壁疝患者避免提重物、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壓的行為,保持適度體重減輕腹腔壓力。可進行腹肌強化訓練增強腹壁支撐力,但需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飲食應保證足夠蛋白質攝入促進組織修復,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幫助膠原合成。術后恢復期需遵醫囑使用腹帶保護,定期復查評估復發風險。出現包塊突然增大、疼痛加劇等嵌頓表現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