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長肉球可通過局部清潔、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切除、病因治療等方式處理。常見原因包括口腔潰瘍、黏液腺囊腫、乳頭狀瘤、纖維瘤、口腔癌等。
1、局部清潔:
保持口腔衛生是基礎干預措施。每日使用生理鹽水或醫用漱口水清潔口腔3-4次,避免進食辛辣刺激食物。對于創傷性肉芽腫或初期口腔潰瘍引起的肉球,通過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如調磨尖銳牙尖配合清潔護理,部分病灶可自行消退。
2、藥物治療:
適用于感染性或炎性病變。口腔潰瘍可使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促進愈合;黏液腺囊腫可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真菌感染需應用制霉菌素含漱液。需在口腔科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避免自行使用腐蝕性藥物。
3、物理治療:
針對表淺良性病變可采用激光或冷凍治療。二氧化碳激光能精準氣化乳頭狀瘤等小病灶,冷凍治療適用于黏液腺囊腫的囊壁破壞。兩種方法創傷小、恢復快,但需排除惡性病變后實施。
4、手術切除:
直徑超過5毫米的纖維瘤或反復發作的囊腫需手術完整切除。采用梭形切口確保徹底去除病灶,術后送病理檢查。對于舌根部等特殊部位腫物,可能需在全麻下進行顯微外科手術。
5、病因治療:
長期不愈的肉球需排查系統性病因。糖尿病患者易發口腔感染,需控制血糖;口腔扁平苔蘚需免疫調節;疑似癌變病灶應盡早活檢。HPV相關病變可配合干擾素治療,吸煙者必須戒煙。
日常需保持均衡飲食,增加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攝入,如食用獼猴桃、西蘭花等促進黏膜修復。避免過燙飲食和硬物劃傷口腔黏膜。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出現肉球持續增大、出血、基底硬化等情況應立即就診。術后患者需遵醫囑使用漱口水,兩周內避免劇烈運動以防創口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