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性癱瘓可通過頭顱MRI、腦電圖、運動功能評估、遺傳代謝篩查、發育量表測試等項目確診。
1、頭顱MRI:通過磁共振成像觀察腦部結構異常,如腦室擴大、腦白質病變等。該檢查無輻射,需保持患兒安靜,必要時使用鎮靜劑。MRI能清晰顯示腦皮質發育不良、基底節病變等典型表現。
2、腦電圖:記錄腦電活動以排查癲癇發作,約30%-50%腦癱患兒伴發癲癇。檢查時需在頭皮貼附電極,監測異常放電波。典型異常包括高峰失律、多灶性棘波等,對制定抗癲癇方案有指導價值。
3、運動功能評估:采用GMFCS分級系統量化運動障礙程度,分為I-V級。評估內容包括肌張力測試、關節活動度測量、原始反射檢查等。高肌張力型患兒常見腱反射亢進、踝陣攣陽性體征。
4、遺傳代謝篩查:通過血尿檢測排除甲基丙二酸血癥等遺傳病。需采集足跟血或尿液檢測氨基酸、有機酸水平。陽性結果需結合基因檢測,此類疾病約占腦癱樣表現的1%-4%。
5、發育量表測試:使用Gesell或Bayley量表評估認知、語言、社交能力。測試涵蓋適應性行為、精細動作等項目,2歲以下患兒平均發育商低于70分需警惕。
腦癱患兒日常需保證鈣質和維生素D攝入,推薦每日500ml牛奶、1個雞蛋;進行游泳、平衡訓練等康復運動時需專業指導;護理重點包括預防關節攣縮、定期調整矯形器。建議每3-6個月復查發育評估,癲癇患兒需監測血藥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