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不攏腿醫學上稱為髖關節外展受限可能由髖關節發育不良、肌肉韌帶損傷、神經系統疾病、關節炎或外傷后遺癥等原因引起。
1、髖關節發育不良:
先天性髖臼淺平或股骨頭覆蓋不足會導致髖關節穩定性下降,表現為下肢外展受限。嬰幼兒期可能出現臀紋不對稱,成年后易繼發骨關節炎。早期可通過蛙式石膏固定矯正,嚴重者需行骨盆截骨術。
2、肌肉韌帶損傷:
內收肌群拉傷或髖關節囊攣縮會直接限制下肢外展幅度。常見于運動損傷或長期保持不良姿勢,伴隨腹股溝區壓痛。急性期需冷敷制動,慢性期可通過超聲波治療配合牽拉訓練改善。
3、神經系統疾病:
腦癱、脊髓損傷等中樞神經病變可能導致內收肌群痙攣性收縮。典型表現為剪刀步態,肌電圖檢查可明確診斷。需采用巴氯芬等肌松藥物配合康復訓練,嚴重痙攣需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
4、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或強直性脊柱炎累及髖關節時,滑膜增生和骨贅形成會機械性限制關節活動。晨僵現象明顯,血沉和C反應蛋白升高。生物制劑聯合關節腔注射可緩解癥狀,晚期需人工關節置換。
5、外傷后遺癥:
骨盆骨折或髖關節脫位后未規范治療可能遺留關節僵硬。X線可見異位骨化或關節間隙狹窄。傷后早期CPM機被動活動能預防粘連,已形成攣縮者需關節鏡下松解術。
建議每日進行髖關節外展訓練:側臥位抬腿保持10秒,每組10次;坐位雙膝夾球練習內收肌控制;游泳可減輕關節負荷。避免久坐矮凳,體重超標者需減重以降低關節壓力。若伴隨行走疼痛或夜間痛醒,應及時骨科就診排查股骨頭壞死等嚴重病變。備孕女性出現此癥狀需排查恥骨聯合功能障礙,必要時使用骨盆穩定帶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