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掌癢可能由足癬、濕疹、接觸性皮炎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引起,需根據伴隨癥狀鑒別診斷。
1、足癬:
真菌感染引發的足癬是最常見原因,紅色鱗屑狀皮疹伴明顯脫皮,好發于趾縫和足底。瘙癢在濕熱環境加重,可能擴散至足弓。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噴霧等抗真菌藥物可有效治療,需保持足部干燥透氣。
2、濕疹:
過敏性濕疹表現為對稱性紅斑丘疹,滲出傾向明顯,搔抓后可能出現苔蘚樣變。與接觸洗滌劑、化纖襪等過敏原相關,需避免搔抓。局部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配合冷敷可緩解癥狀。
3、接觸性皮炎:
足部接觸橡膠鞋材、染色劑等致敏物質后,24小時內出現邊界清晰的瘙癢性紅斑。嚴重時伴水皰滲出,去除致敏原后癥狀逐漸消退。急性期可用爐甘石洗劑收斂止癢。
4、糖尿病神經病變:
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者可能出現雙側足底蟻行感,夜間瘙癢加劇但無可見皮疹。屬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早期表現,需監測糖化血紅蛋白。甲鈷胺等神經營養藥物可改善癥狀。
保持足部清潔干燥,選擇棉質透氣襪,避免共用修腳工具。糖尿病患者建議每日檢查足底,控制血糖在空腹4.4-7.0mmol/L范圍。出現持續瘙癢伴皮膚破損、滲液或感覺異常時,應及時到皮膚科或內分泌科就診。洗浴后徹底擦干趾縫,可定期使用含茶樹精油的泡腳劑預防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