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拉肚子不建議自行用藥。新生兒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腹瀉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需先明確病因再針對性處理。
一、生理性腹瀉:
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可能出現大便稀軟、次數增多的情況,若精神狀態良好、體重增長正常,通常屬于生理性腹瀉。此時無需特殊處理,建議繼續母乳喂養,母親注意飲食清淡,避免攝入過多高糖或高脂肪食物。可適當增加哺乳次數以預防脫水,同時注意臀部護理,每次排便后及時清洗并涂抹護臀霜。
二、病理性腹瀉:
若腹瀉伴隨發熱、嘔吐、血便、精神萎靡或尿量減少,需警惕感染性腸炎或乳糖不耐受等病理性因素。輪狀病毒感染是常見病因,表現為水樣便和蛋花湯樣便;細菌性腸炎多伴隨黏液膿血便。此類情況需及時就醫,醫生可能根據病情開具蒙脫石散、益生菌或口服補液鹽,細菌感染時需在指導下使用抗生素。絕對禁止自行使用止瀉藥,以免掩蓋病情。
日常需注意奶具消毒與手部衛生,配方奶喂養者需確認奶粉沖泡濃度。觀察記錄排便次數、性狀及尿量變化,若出現囟門凹陷、皮膚彈性差等脫水體征,或腹瀉持續超過48小時未緩解,必須立即就醫。哺乳期母親應避免生冷刺激食物,保持規律作息以保障母乳質量。新生兒腹瀉期間可適當減少單次喂奶量,增加喂養頻率以減輕腸道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