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濕疹可通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奈德乳膏等藥物治療。過敏性濕疹通常由免疫異常、皮膚屏障受損、接觸過敏原、遺傳因素、環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1、氯雷他定:
氯雷他定是第二代抗組胺藥,通過選擇性阻斷外周H1受體緩解瘙癢和紅腫。該藥對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作用較弱,適合日間使用。常見劑型包括片劑和糖漿,需注意可能引起口干、頭痛等不良反應。
2、西替利嗪:
西替利嗪作為長效抗組胺藥,能有效抑制組胺引起的血管擴張和滲出。其代謝產物仍具活性,藥效可持續24小時以上。肝功能不全者需調整劑量,妊娠期婦女慎用。
3、地奈德乳膏:
地奈德屬于中效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及止癢作用。適用于輕度至中度濕疹的局部治療,每日1-2次薄涂于患處。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萎縮,面部及皮膚皺褶處應避免連續使用超過2周。
4、免疫異常:
Th2細胞過度活化導致IL-4、IL-13等細胞因子分泌增加,可能與皮膚屏障功能障礙、接觸過敏原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紅斑、丘疹、滲出等癥狀。生物制劑如度普利尤單抗可靶向抑制特定炎癥通路。
5、皮膚屏障修復:
神經酰胺含量降低和絲聚蛋白合成減少會破壞角質層結構,與遺傳性FLG基因突變、過度清潔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干燥脫屑、裂隙等癥狀。含尿素或凡士林的保濕劑能補充脂質成分,建議沐浴后3分鐘內涂抹。
日常應避免搔抓和熱水燙洗,穿著純棉透氣衣物。每周沐浴不超過3次,水溫控制在32-37℃。飲食上減少海鮮、堅果等易致敏食物攝入,補充維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皮膚屏障功能。室內濕度建議維持在40%-60%,避免接觸塵螨、花粉等常見過敏原。若皮疹持續加重或出現感染跡象,應及時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