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早期常見癥狀包括突發單側肢體無力、言語含糊、面部歪斜、視力障礙、眩暈及劇烈頭痛。這些癥狀多由腦血管阻塞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引起,需警惕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能。
1、肢體無力:
突發單側上肢或下肢無力是典型表現,常見于基底節區梗塞。患者可能出現持物不穩、走路拖步,嚴重時完全癱瘓。這與運動神經傳導通路受損相關,需與頸椎病等骨科疾病鑒別。早期溶栓治療可改善預后。
2、言語障礙:
表現為吐字不清或理解困難,多見于左側大腦中動脈供血區梗塞。部分患者會出現命名性失語或完全性失語,伴隨右側肢體癥狀時提示優勢半球受損。語言康復訓練需在發病后3個月內介入。
3、面癱癥狀:
突發口角歪斜、鼻唇溝變淺提示中樞性面癱,常伴同側肢體癥狀。與周圍性面癱不同,患者仍可皺眉閉眼。該癥狀多由腦橋或內囊病變引起,需通過頭顱CT明確梗塞范圍。
4、視力異常:
突發單眼黑蒙或視野缺損常見于后循環梗塞。部分患者出現復視或眼球運動障礙,提示腦干受累。頸動脈超聲檢查可發現血管狹窄,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需緊急處理。
5、眩暈發作:
持續旋轉性眩暈伴惡心嘔吐需警惕小腦梗塞,常伴隨共濟失調。與耳石癥不同,腦源性眩暈多無聽力改變。后循環缺血患者可能出現跌倒發作,需排除椎動脈夾層。
6、頭痛劇烈:
突發炸裂樣頭痛可能提示出血性梗塞或靜脈竇血栓。部分前循環梗塞患者會出現病灶側額部脹痛,與血管牽張反射有關。需密切監測血壓及意識狀態變化。
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就醫,發病4.5小時內是靜脈溶栓黃金窗口期。日常需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低鹽低脂飲食,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定期監測頸動脈斑塊情況,戒煙限酒可降低復發風險。對于心房顫動患者應規范抗凝治療,保持情緒穩定避免血壓劇烈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