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回聲欠均勻是超聲檢查中常見的描述性術語,指子宮內膜或肌層結構在影像上呈現不均勻的反射信號,可能由生理性變化或病理性因素引起,主要包括月經周期影響、子宮內膜增生、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
1、月經周期影響:
排卵后黃體期及月經前,子宮內膜增厚且腺體分泌活躍,超聲可顯示為局部回聲增強或減弱。這種生理性不均勻通常無需干預,隨月經來潮后自然消失。
2、子宮內膜增生:
雌激素持續刺激可能導致子宮內膜過度增殖,超聲表現為彌漫性或局灶性回聲紊亂。患者常伴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需通過診刮或宮腔鏡明確性質,必要時采用孕激素調節。
3、子宮腺肌癥:
子宮內膜組織侵入肌層形成病灶,超聲顯示肌層增厚伴蜂窩狀回聲。典型癥狀為進行性痛經和經量增多,治療可選擇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或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
4、子宮肌瘤:
肌壁間或黏膜下肌瘤可導致宮腔形態改變,超聲見類圓形低回聲團塊。伴隨癥狀與肌瘤位置相關,如壓迫感、異常出血等,體積較大者需考慮肌瘤剔除術。
5、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局部過度生長形成息肉樣突起,超聲顯示宮腔內高回聲結節。常見癥狀為經間期出血,宮腔鏡下息肉切除是主要治療方式。
建議定期進行婦科超聲監測,尤其出現異常陰道流血、痛經加重時需及時就診。日常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高雌激素食物攝入,適度運動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40歲以上患者建議每年結合腫瘤標志物篩查,排除惡性病變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