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脈炎主要表現為血管炎癥引起的供血不足癥狀,典型表現包括上肢無力、頭暈、視力模糊、血壓異常及間歇性跛行。
1、上肢無力:
大動脈炎常累及鎖骨下動脈,導致上肢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現單側或雙側上肢乏力、發涼,提重物時癥狀加重,嚴重時出現肌肉萎縮。血管超聲可發現動脈狹窄或閉塞,需與頸椎病鑒別。
2、頭暈頭痛:
頸動脈或椎動脈受累時,腦部血流灌注不足引發持續性頭暈,伴隨頭痛、注意力不集中。部分患者會出現"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表現為轉頭時眩暈加劇,需通過血管造影明確診斷。
3、視力障礙:
眼動脈供血不足導致視物模糊、視野缺損,嚴重時可突發視力喪失。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動脈變細,熒光造影顯示灌注延遲。這種癥狀需與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眼科疾病區分。
4、血壓異常:
約60%患者出現四肢血壓不對稱,雙上肢收縮壓差>20mmHg或下肢血壓低于上肢。腎動脈狹窄時伴隨頑固性高血壓,需監測四肢血壓并完善腎動脈彩超檢查。
5、間歇性跛行:
下肢動脈受累表現為行走時臀部或小腿疼痛,休息后緩解。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皮膚溫度降低,嚴重時出現靜息痛或潰瘍。需與腰椎管狹窄、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鑒別。
大動脈炎患者需保持低鹽低脂飲食,避免吸煙和寒冷刺激。規律監測血壓變化,選擇太極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急性期需嚴格休息,遵醫囑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定期復查炎癥指標和血管影像。出現新發癥狀或原有癥狀加重時需及時復診,晚期可能需要血管旁路移植等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