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可通過抗病毒藥物、止痛治療、皮膚護理、物理療法和預防并發癥等方式治療。帶狀皰疹通常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引起,表現為沿神經分布的簇集性水皰伴疼痛。
1、抗病毒藥物:
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可縮短病程,常用藥物包括阿昔洛韋、伐昔洛韋和泛昔洛韋。這類藥物通過抑制病毒DNA復制發揮作用,建議在皮疹出現72小時內開始使用。對于免疫功能低下或頭面部帶狀皰疹患者,即使超過72小時仍可考慮用藥。
2、止痛治療:
神經痛是帶狀皰疹的主要癥狀,輕中度疼痛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嚴重疼痛可能需要加巴噴丁、普瑞巴林等神經病理性疼痛藥物。急性期疼痛控制不佳可能發展為帶狀皰疹后神經痛。
3、皮膚護理:
保持皮損清潔干燥,避免搔抓導致繼發感染。水皰未破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破潰后使用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合并細菌感染時可能出現膿性分泌物、周圍紅腫加重。
4、物理療法:
紫外線照射、激光治療等物理方法可促進皮損愈合。神經阻滯療法適用于疼痛劇烈的患者,通過局部注射麻醉藥物阻斷疼痛傳導。物理治療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5、預防并發癥:
眼部帶狀皰疹需眼科會診預防角膜炎,耳部帶狀皰疹可能引發面癱需耳鼻喉科評估。高齡患者需警惕皰疹后神經痛,疫苗接種是重要的預防手段。
帶狀皰疹患者應保證充足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宜清淡,多攝入富含維生素B族的全谷物、瘦肉和綠葉蔬菜。皮損愈合后可進行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導致疼痛加重。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免疫系統功能恢復,50歲以上人群可咨詢醫生接種重組帶狀皰疹疫苗。恢復期出現持續疼痛或視力聽力異常應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