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中焦濕熱可選用黃連解毒湯、葛根芩連湯、龍膽瀉肝湯等中藥方劑,常用藥物包括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等。中焦濕熱主要表現為脘腹脹滿、口苦口黏、大便黏滯等癥狀,需根據具體證型配伍用藥。
1、黃連解毒湯:
由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組成,具有清熱燥濕功效。適用于熱毒熾盛型中焦濕熱,常見高熱煩躁、舌紅苔黃等癥狀。方中黃連為君藥,可清心胃之火;黃芩清肺熱,黃柏瀉腎火,梔子通瀉三焦濕熱。需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
2、葛根芩連湯:
含葛根、黃芩、黃連、甘草等成分,主治濕熱蘊結中焦伴表證未解。針對既有發熱惡寒表證,又見腹瀉臭穢、肛門灼熱等里熱癥狀。葛根解肌退熱升陽止瀉,黃芩黃連清熱燥濕,甘草調和諸藥。現代常用于急性胃腸炎等疾病。
3、龍膽瀉肝湯:
以龍膽草、黃芩、梔子等為主藥,適用于肝膽濕熱下注型。癥見脅痛口苦、小便黃赤、陰部潮濕瘙癢等。龍膽草專瀉肝膽實火,車前子、澤瀉利水滲濕,當歸、生地滋陰養血以防苦寒傷陰。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
4、三仁湯:
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等組成,長于宣暢氣機、清利濕熱。針對濕重于熱型中焦濕熱,表現為身熱不揚、胸悶脘痞、舌苔白膩。杏仁宣肺利氣,白蔻仁芳香化濕,薏苡仁淡滲利濕,半夏厚樸燥濕化痰。適合梅雨季節濕邪困脾者。
5、甘露消毒丹:
包含滑石、茵陳、黃芩等藥物,具有利濕化濁清熱解毒之效。主治濕熱并重引起的黃疸、口瘡、淋濁等。滑石、茵陳清熱利濕退黃,石菖蒲化濕和胃,連翹清熱解毒。現代多用于肝膽系統炎癥伴濕熱證候者。
治療期間需保持飲食清淡,避免肥甘厚味及生冷食物。適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等利濕食材,配合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促進氣機運行。注意觀察舌苔變化及二便情況,若服藥后出現腹瀉加重或食欲減退應及時調整用藥。濕熱體質者夏季應避免久處潮濕環境,衣物選擇透氣棉質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