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過多月經過多可能由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礙、內分泌紊亂、子宮腺肌癥等原因引起。
1、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瘤,可導致宮腔面積增大或影響子宮收縮。典型表現為經期大量出血伴血塊,周期可能縮短,嚴重者可出現貧血癥狀。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治療需根據肌瘤大小選擇藥物控制或手術切除。
2、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局部過度生長形成的贅生物,易造成不規則出血。常見于育齡期女性,除經量增多外還可出現經間期出血。宮腔鏡檢查是診斷金標準,多數需行宮腔鏡下息肉切除術,術后需定期復查預防復發。
3、凝血功能障礙:
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等凝血異常疾病會導致經血難以凝固。特征為出血時間長超過7天、衛生巾每小時浸透,可能伴有皮膚瘀斑、牙齦出血等全身癥狀。需進行凝血四項等實驗室檢查,治療需針對原發病進行。
4、內分泌紊亂:
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內分泌疾病會干擾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伴經量驟增,可能合并痤瘡、多毛等雄激素升高癥狀。需檢測性激素六項和甲狀腺功能,常用短效避孕藥調節周期。
5、子宮腺肌癥:
子宮內膜組織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的病變,好發于30-50歲經產婦。典型癥狀為進行性加重的痛經伴經量增多,婦科檢查可觸及均勻增大的子宮。磁共振成像可確診,輕癥可用藥物緩解,重癥需考慮子宮切除術。
建議記錄月經周期表監測出血情況,每日補充18mg鐵劑預防貧血,選擇高蛋白高鐵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避免劇烈運動和盆浴,使用夜用加長衛生巾并每2小時更換。若連續3個月經周期出血量超過80ml浸透16片以上衛生巾,或出現頭暈乏力等貧血表現,需及時婦科就診排查器質性病變。40歲以上患者建議每年進行宮頸癌篩查和盆腔超聲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