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妊娠中出現一胎死亡時,需根據孕周和母體狀況采取個體化處理,主要措施包括密切監測存活胎兒發育、預防母體凝血功能障礙、心理干預、適時終止妊娠及產后隨訪。
1、胎兒監測:
存活胎兒需通過超聲和胎心監護持續評估生長發育,重點觀察腦部、心臟等器官是否受缺血缺氧影響。孕28周前建議每2周復查超聲,孕晚期需每周進行生物物理評分。多普勒血流監測可早期發現胎盤灌注異常,出現胎兒窘迫需考慮提前分娩。
2、凝血功能管理:
死胎滯留可能引發母體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需每周檢測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當纖維蛋白原低于2g/L或出現出血傾向時,需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必要時輸注新鮮冰凍血漿。
3、心理支持:
建議由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咨詢師介入,采用認知行為療法緩解產婦焦慮抑郁。建立哀傷輔導小組,幫助家庭接受"矛盾性哀傷"既喜悅又悲痛的心理狀態。產后6個月內應定期進行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篩查。
4、終止妊娠時機:
孕34周前無并發癥者可期待治療至孕37周;出現存活胎兒生長受限、羊水過少或母體并發癥時需立即終止妊娠。陰道分娩為首選方式,死胎較小可經陰道自然娩出,較大胎兒需行毀胎術。剖宮產僅適用于存活胎兒有緊急指征時。
5、產后處理:
死亡胎兒需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和尸檢以明確死因,胎盤應送病理檢查。產婦產后42天復查凝血功能,6個月內避孕。再次妊娠前建議進行血栓傾向篩查和抗磷脂抗體檢測,必要時孕早期開始預防性抗凝治療。
飲食上建議增加富含鐵元素的紅肉、動物肝臟預防貧血,每日補充1mg葉酸降低再次妊娠神經管缺陷風險。適度進行孕期瑜伽或散步有助于緩解壓力,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參與支持團體活動,與有相似經歷的家庭交流可顯著改善心理適應。哺乳期母親可正常哺喂存活嬰兒,乳汁成分不受死胎影響。后續妊娠建議在產科高危門診進行專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