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式主要有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激素治療和靶向治療。
1、手術切除:
手術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根據病情可選擇全子宮切除術、雙側附件切除術或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早期患者通過手術可達到根治效果,術中可能聯合腹腔鏡或機器人輔助技術以減少創傷。術后需定期復查腫瘤標志物和影像學檢查。
2、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適用于術后輔助治療或無法手術的病例,包括體外放療和腔內近距離放療。體外放療通過高能X線殺滅殘留癌細胞,腔內放療將放射源直接置于宮腔提高局部劑量。治療可能引起放射性腸炎或膀胱炎等副作用,需配合營養支持。
3、化學治療:
化療常用于晚期或復發患者,常用方案包含順鉑、紫杉醇、多柔比星等藥物。這些細胞毒性藥物通過靜脈給藥抑制癌細胞增殖,可能引起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等不良反應。治療期間需監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
4、激素治療:
對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可使用孕激素類藥物如甲羥孕酮、醋酸甲地孕酮。這類藥物通過調節雌激素水平抑制腫瘤生長,適用于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輕患者或復發轉移病例。治療需持續監測子宮內膜變化。
5、靶向治療:
針對特定基因突變可使用靶向藥物如帕博利珠單抗、侖伐替尼等。這些藥物通過阻斷腫瘤血管生成或免疫檢查點發揮作用,常與化療聯用。治療前需進行基因檢測確定靶點,可能引發高血壓、蛋白尿等不良反應。
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后需保持均衡飲食,適量增加優質蛋白和抗氧化食物攝入;根據體力狀況選擇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和影像學隨訪;注意觀察陰道出血、腹痛等異常癥狀;保持積極心態并參與康復支持小組。術后患者應避免提重物和劇烈運動,放射治療期間注意皮膚護理,化療期間加強口腔清潔和感染預防。建議記錄治療反應和身體變化以便復診時與醫生充分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