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內側出現小疙瘩通常由汗皰疹、尋常疣、接觸性皮炎、皮脂腺囊腫或腱鞘囊腫引起。
1、汗皰疹:
汗皰疹是常見于手指側緣的濕疹樣病變,與局部多汗或過敏反應相關。表現為針尖至米粒大小的透明水皰,可能伴隨瘙癢或灼熱感。保持手部干燥、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可緩解癥狀,嚴重時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質激素藥膏如氫化可的松乳膏。
2、尋常疣:
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角質增生性皮損,表面粗糙呈菜花狀,多發生在頻繁摩擦部位。可通過液氮冷凍治療或水楊酸貼去除,具有傳染性需避免抓撓。伴隨輕微壓痛時可能提示疣體向深層發展。
3、接觸性皮炎:
接觸洗滌劑、金屬等致敏物質后出現的局限性紅腫丘疹,邊界清晰伴有脫屑。急性期可見滲出,慢性期表現為皮膚增厚。明確過敏原后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配合硼酸溶液濕敷可改善癥狀。
4、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的囊性結構,觸診有彈性且可移動,可能繼發感染形成膿腫。體積較小且無癥狀者可觀察,反復發炎需手術切除。囊腫突然增大或破潰需警惕繼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5、腱鞘囊腫:
關節囊或腱鞘退行性變形成的凝膠樣腫物,多見于腕掌側,按壓有彈性感。多數可自行吸收,持續存在影響功能時需穿刺抽吸或手術切除。快速生長的囊腫可能壓迫神經引發手指麻木。
日常應注意手部清潔但避免過度使用堿性清潔劑,接觸化學物品時佩戴防護手套。每日可進行手指伸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飲食中增加維生素A、E攝入有助于皮膚修復。若疙瘩持續增大、顏色改變或伴隨明顯疼痛,需及時就診排除腫瘤性病變。觀察期間避免自行刺破或擠壓,防止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