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上長紅色痘痘可能與唇皰疹、毛囊炎、過敏反應、皮脂腺異位癥或接觸性皮炎有關。
1、唇皰疹:
由單純皰疹病毒1型感染引起,初期表現為簇集性小水皰,破潰后形成紅色糜爛面。常伴隨灼熱感或刺痛,病程約7-10天。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避免抓撓,復發頻繁者可考慮抗病毒治療。
2、毛囊炎:
細菌感染導致的毛囊炎癥,表現為紅色丘疹或膿皰。多因局部衛生不良、撕扯唇部死皮引起。可外用抗菌藥膏,避免擠壓刺激。伴隨紅腫熱痛時需警惕蜂窩織炎。
3、過敏反應:
接觸口紅、牙膏等致敏物質后出現的接觸性蕁麻疹,表現為邊界清晰的紅色風團。常伴瘙癢,脫離過敏源后多可自行消退。嚴重者可出現血管性水腫,需及時抗過敏治療。
4、皮脂腺異位癥:
唇部皮脂腺生理性增生形成的淡黃色或紅色丘疹,無痛癢感。青春期高發,與激素水平相關,一般無需特殊處理。注意避免反復摩擦刺激。
5、接觸性皮炎:
刺激性物質直接損傷皮膚屏障導致的炎癥反應,表現為紅斑、脫屑。常見誘因包括酸性食物、辛辣調料等。修復皮膚屏障是關鍵,嚴重時需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質激素。
建議暫停使用可能刺激唇部的化妝品,避免舔唇、撕皮等行為。日常可涂抹無添加的凡士林保濕,選擇溫和的氨基酸類潔面產品。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減少辛辣食物攝入。若痘痘持續增大、化膿或伴隨發熱,需及時就診排除化膿性肉芽腫等特殊病變。觀察期間避免日光暴曬,外出建議使用物理防曬唇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