鰓裂囊腫的癥狀主要包括頸部無痛性腫塊、皮膚瘺管分泌物、反復感染紅腫、吞咽不適及呼吸困難。癥狀發展通常從早期無癥狀腫塊逐漸進展為感染相關表現。
1、頸部腫塊:
鰓裂囊腫最常見的表現是頸部側方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無痛性包塊,多位于胸鎖乳突肌前緣。腫塊質地柔軟,邊界清晰,可能隨吞咽動作輕微移動。先天性患者常在兒童期發現,繼發性囊腫多見于青壯年。
2、瘺管分泌物:
第二鰓裂囊腫可能形成皮膚瘺管,表現為頸部小孔持續或間歇性排出黏液樣或膿性分泌物。瘺管多位于胸鎖乳突肌中下1/3處,繼發感染時分泌物可能帶有血性物質,并伴有異味。
3、感染性紅腫:
囊腫繼發細菌感染時會出現局部皮膚發紅、腫脹、皮溫升高,觸痛明顯。可能伴隨發熱、乏力等全身癥狀。感染反復發作可能導致囊腫與周圍組織粘連,增加手術難度。
4、吞咽不適:
較大囊腫可能壓迫咽部或食管,引起吞咽異物感或進食阻擋感。第一鰓裂囊腫可能影響耳部,表現為耳內脹痛或聽力下降。癥狀常在囊腫體積增大或感染時加重。
5、呼吸困難:
罕見情況下,巨大囊腫可能壓迫氣管導致呼吸不暢,尤其見于嬰幼兒。急性感染期可能因頸部腫脹迅速加重而出現喘鳴音,需緊急醫療干預。
鰓裂囊腫患者應避免頸部擠壓刺激,保持瘺管周圍皮膚清潔干燥。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食物以減少分泌物產生。急性感染期需暫停劇烈運動,及時就醫進行抗感染治療。定期超聲檢查可監測囊腫變化,手術切除是根治性治療方案,術后需隨訪觀察復發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