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可通過熊去氧膽酸、奧貝膽酸等藥物治療,肝移植手術干預,營養支持,瘙癢癥狀管理及定期監測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自身免疫異常、膽汁淤積等因素引起。
1、藥物治療:
熊去氧膽酸是首選藥物,能改善膽汁淤積并延緩肝纖維化進展。奧貝膽酸作為二線用藥,適用于對熊去氧膽酸反應不佳的患者。免疫抑制劑如布地奈德可能用于特定病例,但需警惕骨質疏松等副作用。所有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定期復查肝功能及藥物耐受性。
2、手術干預:
終末期患者需考慮肝移植手術,適用于出現肝功能衰竭或頑固性腹水等情況。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可緩解門靜脈高壓并發癥。手術前后需評估患者心肺功能及營養狀態,術后需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并監測移植肝存活情況。
3、營養管理:
患者常伴隨脂溶性維生素缺乏,需補充維生素A、D、E、K。骨質疏松高發人群應增加鈣劑和維生素D3攝入。中鏈甘油三酯可改善脂肪吸收不良,低銅飲食有助于預防肝性腦病。營養師需根據肝功能分級制定個體化方案。
4、癥狀控制:
膽汁酸結合樹脂如考來烯胺可緩解皮膚瘙癢。抗組胺藥對輕度瘙癢有效,嚴重者需使用阿片受體拮抗劑。干燥綜合征患者需人工淚液緩解眼干。疲勞癥狀可通過作息調整和適度運動改善,避免使用加重疲勞的藥物。
5、長期監測:
每3-6個月需檢測肝功能、膽紅素及堿性磷酸酶水平。腹部超聲篩查食管靜脈曲張和肝癌,骨密度檢查評估骨質疏松風險。自身抗體如AMA-M2滴度變化可反映疾病活動度。患者教育需涵蓋癥狀識別和并發癥預警。
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優先選擇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豆制品,限制每日鈉鹽攝入低于5克以預防水腫。適度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可改善體能,避免劇烈運動加重疲勞。嚴格戒酒并慎用肝毒性藥物,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肝功能恢復。心理支持可緩解焦慮情緒,加入患者互助組織能獲得更多疾病管理經驗。環境濕度維持在50%-60%可減輕皮膚干燥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