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脹脹可能是消化不良的表現,但也可能由胃炎、腸易激綜合征、腸梗阻、肝硬化腹水、卵巢囊腫或腹腔腫瘤等六種疾病引起。
1、胃炎:
胃黏膜炎癥會導致胃動力減弱,食物滯留產生脹氣感。常見誘因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或酗酒。伴隨癥狀有上腹隱痛、反酸噯氣,可通過胃鏡檢查確診。治療需根除幽門螺桿菌,常用藥物包括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聯療法。
2、腸易激綜合征:
功能性胃腸紊亂表現為腸道敏感度增高,典型癥狀為餐后腹脹伴排便習慣改變。發病與內臟高敏感性、腦腸軸調節異常相關,壓力或特定食物可能誘發。建議記錄飲食日記排查過敏原,低FODMAP飲食可緩解癥狀,必要時使用解痙藥如匹維溴銨。
3、腸梗阻:
腸道內容物通過障礙時,氣體液體蓄積引發進行性腹脹。機械性梗阻常見于腸粘連、腸套疊或腫瘤壓迫,麻痹性梗阻多繼發于腹部手術或電解質紊亂。特征性表現為嘔吐、停止排氣排便,CT檢查可明確梗阻部位。需禁食胃腸減壓,完全梗阻需手術解除。
4、肝硬化腹水:
門靜脈高壓導致腹腔積液時,腹脹呈進行性加重且晨輕暮重。多伴有下肢水腫、肝掌蜘蛛痣等體征,超聲可見液性暗區。治療需限制鈉鹽攝入,聯合利尿劑螺內酯與呋塞米,頑固性腹水需腹腔穿刺放液。根本措施在于控制肝炎病毒復制或戒酒。
5、卵巢囊腫:
盆腔占位性病變壓迫腸道可引起持續性腹脹,尤其囊腺瘤直徑超過5厘米時。可能伴隨月經紊亂、尿頻或性交痛,超聲檢查可鑒別囊腫性質。生理性囊腫多自行消退,病理性囊腫需腹腔鏡切除,惡性者需配合化療。
6、腹腔腫瘤:
消化道或腹膜惡性腫瘤通過占位效應及腹水產生導致頑固性腹脹。胃癌、結腸癌多見,常伴消瘦、貧血等消耗癥狀。增強CT聯合腫瘤標志物篩查,確診需病理活檢。根據分期選擇手術切除、放化療或靶向治療。
日常建議保持規律進食習慣,避免豆類、洋蔥等產氣食物,餐后適度活動促進腸蠕動。長期腹脹或伴隨體重下降、便血等警報癥狀時,需完善胃腸鏡、腹部影像學檢查。肝硬化患者需每日監測腹圍變化,腸梗阻急性發作應立即禁食就醫。女性突發下腹脹痛需警惕卵巢囊腫蒂扭轉等急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