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脈炎通常無法自愈,需通過藥物控制病情進展。大動脈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有糖皮質激素治療、免疫抑制劑治療、生物制劑治療、血管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
1、糖皮質激素治療:
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是治療大動脈炎的首選藥物,能有效抑制炎癥反應。用藥初期需足量使用控制急性期癥狀,待病情穩(wěn)定后逐漸減量。長期使用需注意骨質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建議配合鈣劑和維生素D補充。
2、免疫抑制劑:
甲氨蝶呤、環(huán)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劑常與激素聯用,可減少激素用量。這類藥物通過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功能控制血管炎癥,用藥期間需定期監(jiān)測血常規(guī)和肝腎功能。免疫抑制劑治療周期通常需持續(xù)1-2年,過早停藥易導致復發(fā)。
3、生物制劑:
托珠單抗等IL-6受體拮抗劑對難治性大動脈炎效果顯著。生物制劑針對特定炎癥因子發(fā)揮作用,可改善血管壁水腫和纖維化。使用前需排查結核等感染性疾病,治療期間要防范感染風險。
4、血管介入治療:
對于出現血管狹窄的患者,可采用球囊擴張或支架植入術改善血流。介入治療能緩解重要臟器缺血癥狀,但術后仍需配合藥物治療控制基礎炎癥。術前需通過血管造影評估病變范圍,選擇合適干預方案。
5、外科手術:
嚴重血管閉塞或動脈瘤患者可能需要血管搭橋或人工血管置換。手術可解決結構性病變,但需在炎癥控制穩(wěn)定期進行。術后需加強抗凝管理和感染預防,繼續(xù)維持免疫抑制治療。
大動脈炎患者日常需保持低鹽低脂飲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加重血管負擔。建議進行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血壓波動。冬季注意肢體保暖,定期監(jiān)測血壓和脈搏變化。戒煙限酒,保證充足睡眠,保持樂觀心態(tài)有助于病情控制。每3-6個月需復查炎癥指標和血管影像,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出現頭痛、眩暈、肢體無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