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常用搶救藥物可通過分類記憶法快速掌握,主要包括腎上腺素類、抗心律失常藥、血管活性藥、呼吸興奮劑和解毒劑五大類。
1、腎上腺素類:
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是搶救過敏性休克和心臟驟停的核心藥物。腎上腺素通過激動α和β受體快速提升血壓、增強心肌收縮力;去甲腎上腺素主要收縮血管用于休克;異丙腎上腺素適用于緩慢性心律失常。這類藥物需注意心悸、血壓驟升等副作用。
2、抗心律失常藥:
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羅帕酮分別針對不同類型心律失常。利多卡因是室性心動過速首選,胺碘酮廣譜但起效慢,普羅帕酮對房性心律失常效果顯著。使用中需持續心電監護,警惕傳導阻滯和低血壓。
3、血管活性藥:
多巴胺、硝酸甘油、硝普鈉構成血管調節三大支柱。多巴胺劑量依賴性地興奮心臟和調節腎血流;硝酸甘油擴張冠脈緩解心絞痛;硝普鈉用于高血壓危象。需精確控制輸注速度,避免反跳性高血壓。
4、呼吸興奮劑:
尼可剎米、洛貝林用于中樞性呼吸抑制搶救。尼可剎米直接興奮延髓呼吸中樞,洛貝林通過刺激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起效。過量使用可能引發驚厥,需配合氧療和機械通氣。
5、解毒劑:
阿托品、解磷定、納洛酮分別對應有機磷中毒、膽堿能危象和阿片類藥物過量。阿托品需達到"阿托品化"指征,解磷定需早期足量使用,納洛酮起效快但半衰期短需重復給藥。
掌握搶救藥物需理解藥理機制而非單純背誦。建議通過模擬急救場景訓練用藥流程,重點記憶藥物配伍禁忌如β阻滯劑與鈣拮抗劑聯用風險。日常需定期檢查搶救車藥品效期,熟悉科室常用藥物的配置濃度。對于特殊人群如孕婦、兒童患者,需調整劑量并預備專用搶救方案。團隊配合中應明確藥物準備、核對和記錄的標準化流程,確保搶救時效性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