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可能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術后感染、骨結合失敗、鄰牙損傷、神經損傷和種植體松動五種情況。
1、術后感染:
種植手術創口若護理不當可能引發局部感染,表現為紅腫、疼痛或滲出。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風險更高。需嚴格遵醫囑使用抗生素,術后24小時內避免刷牙漱口,使用氯己定含漱液輔助控制菌斑。出現持續發熱或劇烈疼痛需立即復診。
2、骨結合失敗:
種植體與頜骨未能形成穩固結合時會發生松動脫落,常見于骨質疏松患者或吸煙人群。術前需通過錐形束CT評估骨密度,骨量不足者可能需進行骨增量手術。術后三個月內避免咀嚼硬物,定期拍攝X線片監測骨整合情況。
3、鄰牙損傷:
術中可能意外損傷相鄰天然牙的牙根或牙髓,導致牙齒敏感或根尖周炎。精準的三維影像規劃和種植導板能降低風險。若發生損傷需及時進行根管治療,嚴重者可能需拔除患牙后重新設計修復方案。
4、神經損傷:
下頜后牙區種植可能損傷下牙槽神經,引發唇部麻木或刺痛感。多數情況3-6個月可自行恢復,嚴重者需神經營養藥物干預。術前通過影像測量安全距離,選擇合適長度的種植體是關鍵預防措施。
5、種植體松動:
長期咬合過載或口腔衛生不良會導致種植體周圍炎,最終引發種植體松動。建議使用沖牙器清潔種植體頸部,每年進行專業維護。夜間磨牙者需佩戴咬合墊,避免單側咀嚼過硬食物。
種植牙術后應保持清淡飲食兩周,優先選擇溫涼軟食如雞蛋羹、魚肉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復期每天用軟毛牙刷清潔術區,配合牙線及間隙刷維護口腔衛生。戒煙戒酒可顯著提高成功率,適度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促進骨愈合。術后三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復查監測種植體穩定性,出現異常及時聯系主治醫師。良好的口腔維護可使種植體使用年限延長至1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