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莖可通過觀察陰莖頭是否自然外露進行初步判斷,專業診斷需由泌尿外科醫生通過體格檢查確認。
包莖指包皮口狹小或包皮與陰莖頭粘連,導致包皮無法上翻顯露陰莖頭。典型表現為包皮完全覆蓋龜頭且無法手動翻起,排尿時包皮前端可能鼓起呈球狀。兒童時期多為生理性包莖,青春期后多數可自愈;成年后仍存在則屬于病理性包莖,需醫療干預。
1、生理性包莖特征:
常見于3歲以下嬰幼兒,包皮與陰莖頭存在天然粘連,包皮口較窄但無瘢痕形成。排尿通暢,無反復感染史。隨著陰莖發育和勃起活動,90%以上兒童在青春期前包皮可逐漸退縮。此階段建議每日輕柔清洗包皮口,避免強行翻起造成撕裂傷。
2、病理性包莖表現:
可能與反復感染、外傷或皮膚病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包皮口纖維化狹窄、瘢痕形成或頑固性粘連。常見繼發癥狀包括排尿困難、包皮龜頭炎或尿路感染。檢查可見包皮口呈針孔樣狹窄,伴局部增厚或色素沉著。此類情況需積極治療,長期包莖可能增加陰莖癌風險。
日常護理應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出現紅腫疼痛、排尿異常時需及時就醫。治療方式包括局部激素藥膏緩解粘連,嚴重者需行包皮環切術或包皮成形術。術后需遵醫囑進行傷口護理,兩周內避免劇烈運動,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飲食宜清淡,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促進愈合,避免辛辣食物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