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疼痛可通過熱敷、藥物緩解、飲食調整、適度運動和穴位按摩等方式改善。痛經可能由前列腺素分泌過多、子宮收縮異常、盆腔器質性疾病、激素水平波動及精神壓力等因素引起。
1、熱敷:
下腹部熱敷能有效緩解子宮平滑肌痙攣。使用40℃左右的熱水袋或暖寶寶,每次持續15-20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注意避免燙傷皮膚,經期避免使用過熱或過冷刺激。
2、藥物緩解: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萘普生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中成藥如元胡止痛片、桂枝茯苓膠囊也有緩解作用。嚴重疼痛需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器質性疾病。
3、飲食調整:
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魚、亞麻籽,減少高鹽高糖食物攝入。適量飲用姜茶可抑制炎癥因子,避免冷飲刺激胃腸道。補充鎂元素有助于放松肌肉,如香蕉、深綠色蔬菜。
4、適度運動:
經期第2-3天起可進行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促進內啡肽分泌。避免劇烈運動加重盆腔充血,推薦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量,每次10-15分鐘。
5、穴位按摩:
按壓三陰交內踝尖上3寸、關元臍下3寸等穴位,配合艾灸效果更佳。每日2-3次,每次按壓1-2分鐘,需由專業人員指導操作手法。
經期保持每日飲水量1500-2000ml,穿著寬松衣物減少腹部壓迫。記錄疼痛周期和伴隨癥狀,若出現持續加重、非經期疼痛或異常出血應及時就診。建立規律作息,經前1周開始減少咖啡因攝入,可通過冥想緩解緊張情緒。長期痛經患者建議婦科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