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區疼痛可能由肝炎、膽囊炎、脂肪肝、膽石癥或肝臟腫瘤等疾病引起。疼痛性質從鈍痛到絞痛不等,常伴隨食欲減退、惡心等癥狀。
1、肝炎:
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或酒精性肝炎可能導致肝包膜牽拉痛。急性肝炎疼痛多位于右季肋區,伴隨黃疸、乏力。需通過肝功能檢查和病毒學檢測確診,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干擾素可用于治療。
2、膽囊炎:
膽囊炎癥刺激膈神經引發放射性疼痛,典型表現為進食油膩后右上腹絞痛。可能伴有發熱、墨菲征陽性。超聲檢查可發現膽囊壁增厚,治療需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嚴重者需膽囊切除。
3、脂肪肝:
肝細胞脂肪浸潤導致肝臟腫大,壓迫包膜產生持續性脹痛。多見于肥胖、糖尿病患者,超聲顯示肝回聲增強。需通過控制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治療,藥物可選水飛薊賓。
4、膽石癥:
膽總管結石引發膽絞痛,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可能伴隨陶土樣便、皮膚瘙癢。MRCP檢查可明確結石位置,治療方式包括ERCP取石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5、肝臟腫瘤:
原發性肝癌或轉移瘤增長壓迫產生頑固性疼痛,夜間加重。甲胎蛋白升高、CT發現占位性病變可輔助診斷。治療方案包括肝動脈栓塞、靶向藥物如索拉非尼。
出現肝區疼痛建議立即就醫檢查肝功能、超聲等。日常需避免飲酒,控制每日脂肪攝入低于50克,適量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保持規律作息,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注意觀察尿液顏色變化,若持續深茶色需警惕膽紅素升高。疼痛發作時可暫時采取右側臥位緩解壓迫,但禁止自行服用止痛藥掩蓋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