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上長膿包可能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腫感染、附睪炎、睪丸炎或外傷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消毒、抗生素治療、手術引流等方式處理。
1、毛囊炎:
睪丸皮膚毛囊細菌感染是常見誘因,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要致病菌。表現為紅色丘疹中央出現黃色膿頭,伴隨局部灼熱感。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擠壓,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等抗菌藥物。反復發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2、皮脂腺囊腫感染:
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的囊腫繼發感染時,會迅速增大形成疼痛性膿包。觸診可及囊性腫物,表面皮膚發紅發熱。急性期需口服頭孢克洛等抗生素,感染控制后建議手術完整切除囊腫壁以防復發。
3、附睪炎:
細菌經尿道上行感染附睪時,可能形成局部膿腫。多伴有陰囊墜脹、排尿疼痛,部分患者出現發熱。需靜脈注射左氧氟沙星等喹諾酮類抗生素,膿腫形成者需穿刺引流。慢性反復發作可能影響生育功能。
4、睪丸炎:
腮腺炎病毒或細菌感染睪丸實質時,可導致睪丸腫脹化膿。表現為劇烈睪丸痛向腹股溝放射,陰囊皮膚紅腫明顯。病毒性睪丸炎需臥床休息并用布洛芬緩解癥狀,細菌性感染需足療程使用抗生素。
5、外傷感染:
陰囊皮膚破損后未及時處理,可能發展為深部組織感染。常見于騎跨傷或術后傷口感染,膿液可能積聚在睪丸鞘膜內。需徹底清創并留置引流條,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嚴重者需睪丸探查術。
日常應選擇透氣棉質內褲避免局部潮濕,禁止自行刺破膿包。急性期暫停性生活,每日用碘伏消毒后覆蓋無菌敷料。飲食增加優質蛋白攝入促進創面愈合,如雞蛋、魚肉等,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若出現高熱寒戰、膿包直徑超過3厘米或疼痛持續加重,需立即急診處理排除睪丸扭轉等急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