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是子宮內膜異常增殖的癌前病變,主要表現為異常子宮出血、月經周期紊亂、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其發生與長期雌激素刺激、肥胖、多囊卵巢綜合征、糖尿病及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1、異常出血:
80%患者以不規則陰道出血為首發癥狀,表現為非經期點滴出血、經期延長超過7天或月經周期短于21天。出血模式與雌激素持續刺激導致子宮內膜血管結構異常相關,需通過診刮或宮腔鏡活檢明確病理分級。
2、內膜增厚:
超聲檢查顯示子宮內膜厚度常超過15毫米,呈不均勻強回聲。病理性增厚源于腺體結構異常,表現為腺體擁擠、背靠背排列,部分區域可能出現腺體融合或乳頭狀突起。
3、細胞異型性:
病理學特征為細胞核增大深染、核仁明顯、核質比例失調,伴有復層化排列。根據國際婦科病理學會標準,需評估腺體結構復雜性簡單型/復雜型和細胞異型程度輕度/重度。
4、激素失衡:
無排卵性月經周期導致孕酮缺乏,使子宮內膜持續受雌激素刺激。肥胖患者脂肪組織中芳香化酶活性增高,雄激素向雌激素轉化增加,血清雌二醇水平可達正常值2-3倍。
3、代謝異常:
胰島素抵抗通過增加卵巢雄激素分泌間接促進內膜增生。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合并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風險較常人高4-5倍,糖耐量異常者病變進展風險提升2.8倍。
確診患者需每3-6個月復查宮腔鏡及病理,孕激素治療期間監測肝腎功能。建議控制BMI<24kg/m2,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可降低雌激素水平。地中海飲食模式富含ω-3脂肪酸、膳食纖維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限制紅肉攝入每周<500克可降低炎癥反應。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者需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化血紅蛋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