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內側出現硬疙瘩伴觸痛可能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腫、淋巴結炎、脂肪瘤或腹股溝疝引起,按病理程度從輕到重排列。
1、毛囊炎:
細菌感染毛囊導致局部紅腫硬結,常見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過度摩擦、出汗潮濕或剃毛不當可誘發,表現為紅色丘疹伴壓痛。輕度感染可通過碘伏消毒和莫匹羅星軟膏處理,化膿需醫生引流。
2、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囊性腫塊,繼發感染時出現疼痛。囊腫質地堅硬、邊界清晰,可能伴隨皮膚發紅。未感染時無需處理,感染期需口服頭孢克洛等抗生素,反復發作建議手術切除。
3、淋巴結炎:
腹股溝區淋巴結對下肢感染反應性腫大,觸痛明顯。可能伴隨發熱、下肢傷口感染等癥狀。需排查足癬、尿道炎等原發感染灶,治療以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抗生素為主。
4、脂肪瘤:
皮下脂肪組織良性增生形成無痛性包塊,體積較大時可能壓迫神經產生觸痛。腫塊活動度好、質地柔軟,超聲可確診。無癥狀無需治療,疼痛明顯者可手術切除。
5、腹股溝疝:
腹腔內容物經腹壁薄弱處突出形成包塊,嵌頓時出現劇烈疼痛。常見于長期咳嗽或重體力勞動者,需緊急手術修補。早期表現為站立時包塊突出、平臥消失,需與淋巴結腫大鑒別。
日常需保持大腿內側清潔干燥,避免穿緊身衣物摩擦。毛囊炎反復發作者可選用抗菌沐浴露,皮脂腺囊腫患者忌擠壓。淋巴結腫大持續2周以上需排查結核或腫瘤,脂肪瘤增大至5厘米建議切除。突發劇烈疼痛伴嘔吐需警惕疝嵌頓,立即急診處理。適度補充維生素A、C有助于皮膚修復,下肢水腫患者應限制鈉鹽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