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噴嚏可通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孟魯司特鈉等藥物緩解,通常由過敏性鼻炎、感冒、環境刺激、血管運動性鼻炎、鼻息肉等原因引起。
1、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打噴嚏最常見的原因,主要由花粉、塵螨等過敏原引發。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導致組胺釋放,刺激鼻黏膜引發噴嚏反射。除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外,鼻腔沖洗可減少過敏原接觸。伴隨癥狀包括鼻癢、清水樣鼻涕,嚴重時可出現嗅覺減退。
2、感冒: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時,鼻腔黏膜充血水腫刺激神經末梢引發噴嚏。普通感冒多為自限性,偽麻黃堿等減充血劑可緩解鼻塞癥狀。若合并細菌感染出現黃膿涕,需考慮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病程中需保持充足休息和水分攝入。
3、環境刺激:
冷空氣、煙霧、香水等物理化學刺激可直接觸發噴嚏反射。這類情況無需特殊用藥,消除刺激源后癥狀即可緩解。佩戴口罩可有效過濾大部分刺激性顆粒。長期暴露于工業粉塵環境可能發展為職業性鼻炎。
4、血管運動性鼻炎: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鼻黏膜血管舒縮異常,表現為對溫度變化敏感的陣發性噴嚏。鼻用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可改善癥狀,嚴重者可嘗試鼻內神經阻斷術。該病易與過敏性鼻炎混淆,需通過過敏原檢測鑒別。
5、鼻息肉:
鼻腔良性增生組織可機械性刺激黏膜引發噴嚏,常伴持續性鼻塞。體積較小的息肉可試用鼻用激素,較大息肉需行鼻內鏡手術切除。術后復發率約15%,需定期隨訪。合并哮喘者需同時控制呼吸道炎癥。
保持室內濕度40%-60%可減少黏膜干燥刺激,定期更換床單避免塵螨積聚。維生素C和槲皮素等天然抗組胺物質可通過飲食補充,如柑橘類水果和洋蔥。鼻腔鹽水噴霧可維持黏膜屏障功能,但避免長期使用減充血劑以防反跳性充血。癥狀持續兩周以上或伴發熱、血性分泌物時需耳鼻喉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