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出血可能由結膜下出血、外傷性眼損傷、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四種疾病引起。
1、結膜下出血:
結膜下出血是眼睛表層血管破裂導致的鮮紅色片狀出血,通常無痛感。常見誘因包括劇烈咳嗽、揉眼過度或血壓驟升。多數情況下2周內可自行吸收,冷敷可緩解初期腫脹。若反復發作需排查凝血功能障礙或高血壓等基礎疾病。
2、外傷性眼損傷:
眼球受外力撞擊可能導致前房積血或玻璃體積血,伴隨視力模糊、眼壓升高等癥狀。機械性損傷可使虹膜血管破裂,血液混入房水形成分層現象。需立即就醫排除眼球破裂,嚴重者需進行前房沖洗術。
3、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
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可引起視網膜動脈硬化,血管滲血形成火焰狀出血灶。特征性表現為視盤水腫伴棉絮斑,可能伴隨頭痛、惡心等全身癥狀。需通過眼底熒光造影評估血管損傷程度,首要治療是控制血壓達標。
4、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導致的點狀出血或視網膜前出血,晚期可能出現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典型表現為黃斑區微動脈瘤伴硬性滲出,血糖波動會加速病情進展。需定期進行OCT檢查,必要時行全視網膜光凝術。
日常需避免用力揉眼或劇烈運動,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應定期監測眼底。增加深色蔬菜攝入補充維生素C,用眼30分鐘后遠眺放松。出血48小時內冷敷可收縮血管,后期熱敷促進吸收。若出血伴隨視力驟降、眼痛或頭痛,需立即就診排查顱內血管異常。長期使用抗凝藥物者應定期檢查凝血功能,避免外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