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可通過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門螺桿菌、保護胃黏膜、調整生活方式及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十二指腸潰瘍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分泌過多、藥物刺激、精神壓力及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抑制胃酸分泌:
質子泵抑制劑是首選藥物,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能有效減少胃酸分泌,促進潰瘍愈合。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也可作為替代選擇。胃酸抑制需持續4-8周,嚴重者需延長療程。
2、根除幽門螺桿菌:
采用含鉍劑四聯療法,包括質子泵抑制劑、兩種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膠體果膠鉍。治療周期通常為10-14天,根除后需復查確認。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不根除易導致潰瘍復發。
3、保護胃黏膜:
硫糖鋁可在潰瘍表面形成保護膜,促進組織修復。枸櫞酸鉍鉀兼具殺菌和黏膜保護作用。前列腺素類似物如米索前列醇適用于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潰瘍的預防。
4、調整生活方式: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濃茶咖啡,戒煙限酒,規律進食。減少非甾體抗炎藥使用,控制精神壓力。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減少胃酸夜間分泌高峰。
5、手術治療:
適用于并發穿孔、大出血或幽門梗阻等嚴重情況。常見術式包括迷走神經切斷術、胃大部切除術。內鏡下止血或縫合可用于急性出血的緊急處理。
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日常需選擇易消化食物如粥類、面條,適量攝入富含維生素U的卷心菜。避免空腹食用酸性水果,餐后1小時內不宜平臥。建議進行太極拳等舒緩運動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每周3-5次有氧運動可改善胃腸血液循環。定期胃鏡復查監測愈合情況,病程超過3個月不愈需警惕惡性病變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