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充血可能由牙菌斑堆積、牙齦炎、維生素缺乏、激素水平變化、外傷刺激等原因引起。
1、牙菌斑堆積:
口腔清潔不足導致牙菌斑長期附著在牙齦邊緣,細菌代謝產物刺激牙齦組織引發炎癥反應。表現為牙齦紅腫、觸碰易出血,可通過超聲波潔牙去除菌斑,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抑制細菌繁殖。
2、牙齦炎:
慢性牙齦炎是牙齦充血的常見病理因素,與牙結石刺激和免疫應答有關。典型癥狀包括牙齦顏色暗紅、齦乳頭圓鈍,需進行齦上潔治術清除結石,嚴重者可短期使用甲硝唑片控制感染。
3、維生素缺乏:
維生素C攝入不足會影響膠原蛋白合成,導致毛細血管脆性增加。這類牙齦充血常伴有點狀出血,建議增加獼猴桃、鮮棗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必要時補充維生素C制劑。
4、激素水平變化:
妊娠期或青春期激素波動會使牙齦血管通透性增高,出現妊娠性齦炎或青春期齦炎。這種充血呈現鮮紅色、質地松軟,需加強口腔衛生護理,分娩或青春期后多可自行緩解。
5、外傷刺激:
硬毛牙刷摩擦、牙簽誤傷或食物嵌塞會造成局部機械性損傷。表現為界限清楚的充血斑塊,應改用軟毛牙刷,使用牙線替代牙簽,損傷處可用康復新液含漱促進愈合。
建議每日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齒,配合牙線清理鄰面菌斑;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發現牙結石及時潔治;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新鮮果蔬,避免過硬過熱食物刺激牙齦。若充血持續2周不緩解或伴隨明顯出血、溢膿,需及時就診排查血液疾病或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