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膝關節疼痛常用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氨基葡萄糖、透明質酸鈉、糖皮質激素及局部外用藥,具體選擇需結合病因和醫生指導。
1、非甾體抗炎藥:
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等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緩解疼痛和炎癥,適用于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期。長期使用需警惕胃腸道刺激和心血管風險,建議餐后服用并定期監測肝腎功能。
2、氨基葡萄糖:
硫酸氨基葡萄糖可刺激軟骨細胞合成蛋白多糖,延緩關節退化。需連續服用4-12周見效,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輕度胃腸不適, shellfish過敏者禁用。
3、透明質酸鈉:
關節腔注射用玻璃酸鈉能改善滑液黏彈性,減輕摩擦疼痛。每周1次,3-5次為療程。注射后可能出現短暫關節腫脹,感染期禁用。
4、糖皮質激素:
醋酸曲安奈德等關節腔注射適用于嚴重滑膜炎,每年不超過3-4次。可能引起血糖升高、皮下萎縮等,糖尿病患者慎用。
5、局部外用藥:
氟比洛芬凝膠貼膏通過皮膚滲透直達病灶,適合輕度疼痛。避免用于破損皮膚,偶見局部瘙癢或皮疹。
膝關節疼痛患者除藥物治療外,建議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荷,選擇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增強股四頭肌力量。日常可熱敷緩解僵硬,冷敷減輕急性腫脹。飲食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適量攝入深海魚、堅果等抗炎食物。避免長時間跪姿或爬山等動作,使用手杖分散壓力。若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或出現關節畸形,需及時骨科就診評估手術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