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子癇的確診需結合血壓監測、尿蛋白檢測、血液檢查、器官功能評估及臨床癥狀綜合判斷。主要依據包括妊娠20周后新發高血壓≥140/90mmHg、尿蛋白陽性≥0.3g/24h或隨機尿蛋白/肌酐比值≥0.3,并伴隨頭痛、視力模糊、上腹痛等靶器官損害表現。
1、血壓監測:
確診先兆子癇需至少兩次間隔4小時以上的血壓測量結果≥140/90mmHg。動態血壓監測可排除白大衣高血壓,若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110mmHg則提示重度子癇前期。血壓波動伴隨進行性升高時需警惕病情惡化。
2、尿蛋白檢測:
24小時尿蛋白定量≥0.3g為診斷標準,隨機尿蛋白/肌酐比值≥0.3可作為快速篩查手段。蛋白尿程度與腎臟損傷相關,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尿蛋白常超過5g/24h。需注意排除尿路感染等干擾因素。
3、血液檢查:
血小板計數<100×10?/L、血清轉氨酶升高至正常值2倍以上、血清肌酐>1.1mg/dl或乳酸脫氫酶顯著升高均提示多器官功能障礙。血液濃縮血紅蛋白>11g/dl或凝血功能異常時需緊急處理。
4、器官功能評估:
通過眼底檢查發現視網膜小動脈痙攣、視乳頭水腫;肝臟超聲排除肝包膜下血腫;神經系統評估鑒別子癇發作。胎兒監護需包括臍動脈血流多普勒、胎心監護及生長發育評估。
5、臨床癥狀:
新發持續性頭痛、視覺障礙如閃光感、視野缺損、右上腹或上腹痛伴惡心嘔吐提示中樞神經系統或肝臟受累。反射亢進及陣攣可能預示子癇發作,需立即干預。
確診后應限制鈉鹽攝入每日<5g,補充優質蛋白質如魚禽蛋奶維持血漿滲透壓,每日臥床休息不少于10小時且左側臥位改善胎盤灌注。建議自測血壓并記錄尿量,每周監測體重增長不超過0.5kg。出現視物模糊、持續頭痛或胎動減少時需即刻就醫,重度患者需在三級醫療機構進行母胎聯合監護,必要時使用硫酸鎂預防抽搐并評估終止妊娠時機。